回到主页

家长对小儿厌食症存在哪些误区

孩子厌食症家长一般要避免四种误区:孩子食欲差、不爱吃某种食物、食量少、强迫或引诱孩子进食。

· 中医养生
broken image
broken image

厌食是儿科临床中经常听到的症状。如果营养状况正常,不能单纯地以小儿进食量变化或偏食,就误诊为厌食。

误区一:孩子食欲差就是患了厌食症

医学界对小儿厌食症的诊断是有标准的。如一般情况下,厌食症厌食时间需要超过6个月,蛋白质、热能的摄入量不足供给标准的70%~75%;3岁以下婴幼儿每天谷类食物摄取量不足50g等。另外身高、体重均低于同年龄人正常平均水平(遗传因素除外)。

食欲差与厌食症有天壤之别。不能轻易为孩子扣上“厌食”或“厌食症”的帽子。

误区二:不爱吃某种食物就是厌食

broken image

孩子偏食或不爱吃某种食物,有很多原因,如食物口味可能不适合孩子;色泽不够吸引孩子;又如孩子初期没见过或很少吃某种食物时,家长就以为孩子不喜欢而不再给孩子买这种食物,久而久之,孩子就形成不吃这种食物的习惯。

家长的饮食习惯直接影响孩子的体质情况与饮食结构。比如南方人的口味偏甜多痰湿体质、北方人的口味偏咸多湿热、阴虚体质,四川人爱辣多阴虚、湿热体质等。

误区三:孩子食量减少就是厌食

宝宝的食量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大。但是,如果孩子今天吃得多一点,明天吃得少一点,也属正常。当孩子患病时,如感冒,食量就会有所减少;摄入过多食物导致积食;激烈运动过后出现暂时性的食欲下降等,这些都是造成孩子短时间内食欲不佳的原因,如果能及时得到解决,自然就会好转。

误区四:强迫与引诱能帮助孩子吃饱饭

broken image

当孩子不吃饭或不愿吃某种食物时,家长采取强迫手段,用“填鸭”的方式,把食物强行塞进孩子嘴里。这种强迫的办法有可能助长孩子逆反心理的形成与发展。还有一些家长经常用买玩具、买零食等的方法诱导孩子吃饭却不兑现,久而久之会使孩子对家长丧失信任。

其实,强迫与诱导的方法逼迫孩子吃饭,不如采取鼓励的办法。适当的表扬和鼓励,会使孩子有个好心情,能增加孩子的唾液腺分泌,对增强食欲大有好处。另外在孩子患病初愈后,不要过度为孩子补充营养,过度增加食物量,以免加重孩子的胃肠负担,引起孩子对食物的厌恶心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