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到主页

中医对厌食的病因病机如何认识

中医学认为,厌食的病位在脾胃,多与气虚体质、阳虚体质、阴虚体质、气郁体质等有关。根据病因、症状的不同,中医把厌食分为脾失健运(阳虚体质)、胃阴不足(阴虚体质)、脾胃气虚(气虚体质)和肝脾不和(气郁体质)来辨证论治,根据患儿的不同证型,临症加减兼夹体质。

· 中医体质
broken image
broken image

中医学认为,厌食的病位在脾胃,多与气虚体质阳虚体质阴虚体质气郁体质等有关。根据临床统计分析,饮食不节,喂养不当所致的厌食占50%左右,因病而导致的厌食占27%左右,因后天失调、环境变化、精神因素所致者占23%左右。

辨证论治是中医最大的特色和优势。中医认为各种疾病都具有错综复杂的病史、病症和体征。根据病因、症状的不同,中医把厌食分为脾失健运(阳虚体质)、胃阴不足(阴虚体质)、脾胃气虚(气虚体质)和肝脾不和(气郁体质)来辨证论治,根据患儿的不同证型,临症加减兼夹体质。

脾失健运证(阳虚体质)

患儿多表现为食欲减退,食而乏味,甚则厌恶进食,偶尔多食或强迫进食后可致脘腹饱胀或嗳气泛恶,形体正常或略瘦,大便不调或干或稀,但精神状态较好,舌淡红,舌苔白或薄腻,脉濡缓。

胃阴不足证(阴虚体质)

broken image

患儿多表现为不爱吃饭,食少饮多,口舌干燥,形体偏瘦,皮肤失润,小便短黄,大便干结,甚或烦躁少眠,手足心热,舌红少津,舌苔少或花剥,脉细数。

脾胃气虚证(气虚体质)

患儿多表现为食欲减退甚至拒食,食而不化,面色少华或萎黄,形体偏瘦,大便偏稀或常夹有不消化物,舌质淡,舌苔薄白,脉缓无力。

肝脾不和证(气郁体质)

患儿多表现为厌恶进食,嗳气频繁,胸胁痞满,性情急躁,面色少华,神疲肢倦,大便不调,舌质淡,苔薄白,脉弦细。

broken image

治疗小儿厌食症,当遵从“脾健不在补贵在运”的原则。“运”具有动而不消的特性。运与化,是脾的主要生理功能。在治疗小儿厌食症期间,家长要有耐心,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,在药物治疗的同时注意体质调理、饮食调养,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,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
broken im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