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ll Categories - 亚宝九和 九和饮-辨识体质、调和体质、智慧养生

惊蛰,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,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。此时,大自然阳气升发,气温回升,万物焕发生机。 而在中医理论中,人体的阳气也随着季节的变化,从冬天蛰伏于肾水之中封藏的状态,转变为肝...
“随风潜入夜,润物细无声。”当我们吟诵着杜甫的这句诗,雨水节气已悄然来临。雨水,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,标志着降雨开始,雨量渐增,万物在春雨的滋润下萌动生长。在这个充满生机的时节,人体的养...
2025年2月5日 · 中医养生
立春已至,春节的热闹渐渐远去,可不少朋友的身体却还“陷”在假期里。 春节期间,美食当前,大家难免暴饮暴食,顿顿离不开大鱼大肉,肠胃忙得不可开交。节后一照镜子,肚子上多了一圈“游泳圈”不说,肠...
2025年1月20日 · 中医养生
大寒,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,正值天寒地冻之际,寒冷的天气易使人体气血运行减缓,阳气被寒邪所遏,许多人会明显感觉手脚冰凉、身体乏力,比平日里更加畏寒怕冷。 这是因为外界寒冷侵袭,身体...
小寒,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倒数第二个节气,标志着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段正式来临。此时,阳气潜伏,阴气盛极,天地间一片冰寒之气,人体极易受到寒邪侵袭。 寒为阴邪,易伤阳气,它不仅会使体表经络气血凝滞...
冬至,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,自古以来便有着“冬至大如年”的说法。冬至不仅是农历年中的一个重要节点,更是中医养生的重要时刻。 《黄帝内经》中提到:“冬三月,此谓闭藏,早卧晚起,必待日光,去寒就温...
今天,我们迎来了冬季的第三个节气——大雪。仲冬时节也就此拉开帷幕。养生遵循《黄帝内经》“早卧晚起,必待日光”的保健原则,保证充足睡眠,养护人体阳气,同时以温里散寒、祛邪扶正,安度有雪而无“疾”的...
小雪是入冬后的第二个节气,天气上升,地气下降,天地闭藏,转入寒冷的冬天,此时人体正处于阴盛阳衰的阶段,养生需注意顾护阳气。结合中医体质理论,以下是小雪节气的养生建议…… 起居调整:早睡晚起 ...
11月7日,我们迎来立冬节气。立冬时节,气温降低,寒气袭人,阳气潜藏,阴气盛极,疾病高发期悄然来临。那么,如何通过科学的养生方法守住健康呢?中医建议我们在立冬后做好“三藏”“五防”。 立冬后...
又是一年霜降时节!今年的霜降可不一般,因其具有“三大特点”,而且60年才遇到一次。无论你是对节气有研究的老农,还是对天文、农事稍感好奇的年轻人,这篇文章都值得一看。 霜降节气 秋冬的分界线 ...
我国古代把“露”作为天气转凉变冷的表征。仲秋“白露”节气,露“凝而白”,至季秋“寒露”时已是“露气寒冷”,将凝结为霜了。 寒露节气后寒意猛增,自然界中阴阳之气开始转变阳气渐退,阴气渐生,人体...
《春秋繁露》中说:“秋分者,阴阳相半也,故昼夜均而寒暑平。”入秋后,随着气候的变化,人体可能产生诸多不适,最易出现秋燥。 何为秋燥 “燥”从何来? 秋在“五行”对应中属金,在人体五脏六腑...
“水土湿气凝而为露,秋属金,金色白,白者露之色,而气始寒也”。古人以四时配五行,故以白形容秋露。进入白露节气后,夏季风逐步被冬季风所代替,冷空气分批南下,代表着暑热结束,秋意袭来,万物随寒气增长...
“处暑”有“暑气至此而止”的意思,随着8月23日“出伏”,长达40天的“三伏天”终于结束,但是暑热天气的余威仍在,昼夜温差开始增大。而且今年整个暑期雨水偏多,暑湿严重,现阶段人体内的脾湿不但尚未...
立秋,一个特殊的节气,它是二十四节气的第13个节气,也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,并且还是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节气。 但今年的立秋,与往年有所不同,一起了解一下。 2024立秋三大不寻常 ...
大暑节气正值“三伏天”里的“中伏”前后,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段。 都知道寒冷的冬季是中风的高发季节,而在炎炎夏日,大家普遍认为,脑血管病在夏天相对安全,可以轻松一“夏”。 但事实并非如此,大...
天气太热,懒得做饭,出门吃个饭 没走几步就满身大汗。 太热了,真的没胃口啊 就连爱吃的都不香了。 7月6日,刚好是二十四节气里的第11个节气——“小暑”,小暑时节,气温高,湿度大...
6月21日,迎来了四时八节里是一个极重要的节气——夏至。 夏至养生先养心 调息静心以养神 夏至养生重点:“春夏养阳”,而养阳重在“养心”。夏至天气炎热,人们心情易烦躁,《黄帝内经》说,夏...
《月令七十二侯集解》中也有记载:“五月节,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。”芒种作为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9个节气,是天之阳气与地之阴气交合之时,代表仲夏时节的正式开始。 每年此时,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,...
2024年5月20日 · 中医养生
当520恰逢小满,幸福就是将满未满,那你遇见“我”,是否会满心欢喜! 五月二十日是今年的小满节气,对应最显著的气候变化就是“小得盈满”。此时南方,雨水开始增多,河水越来越满;北方,小麦开始灌...
查看更多